標籤

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

婆娑﹕有堅持,就是好!



一對香港夫婦,為實踐理想跑到台北,開設夢寐以求的 cafe。然而,現實與夢想總有落差,店子開業一年多仍處於艱苦經營狀態,二人面對生活壓力,也曾經想過放棄,但最終還是憑著一點堅持、一股勇氣,熬過那段黑暗的歲月。

這家 cafe 叫「婆娑」,英文是 Canopy,如此獨特的名字,靈感竟來自《阿飛正傳》的那片熱帶雨林。原來店主 Raymond 跟我一樣,都愛看王家衛的電影,兩位互不相識的影迷難得異地相遇,就此打開話題,從光影世界、文化差異談到飲食心得。

今天台北的 cafe,就像當年巴黎的文藝沙龍,只是,一切來得更加隨意。








當然,這家藏身於窄巷裡的小餐廳,並沒有熱帶雨林,也沒有婆娑樹影,但由店主悉心栽種的各式盆栽,確為這小天地增添無限綠意。
 
到訪那天,正值早春季節,當我坐在靠窗的 designer chair 上,隔著偌大的落地玻璃凝望窗外的一室翠綠,感覺就是﹕春天真的來了!
 
 
 

 
 
 
Raymond 與太太 Kia 都是不折不扣的文藝派,一位是攝影師,一位是寫作人,夫唱婦隨攜手打造這別具格調的空間。
 
在婆娑,我們可以找到許多不同類型的書籍和攝影作品,如牆上的一系列黑白照,都是 Raymond 的私人珍藏,展示了他鏡頭下的無數個天與地、你我他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這盞吊燈可說是 cafe 的一大亮點。隱約看到,透明的燈罩內,是一位頭戴皇冠、手挽皮袋、打扮端莊且舉止優雅的洋婦。噢!那不就是我們昔日的「事頭婆」?
 
香港人的情意結,盡在不言中。
 
 
 
 
 
 

 
 
 
單看角落裡的這幾件小擺設,已看出店主的心思。婆娑這兩年來的堅持,不但在於逆境求存,更包含對美的執著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即使是盛水的瓶子,也精緻得叫人無話可說。
 
或許,就是這種不妥協,令他們最初的路變得崎嶇﹔但也正正是這份堅定的信念,為他們帶來了不少知音人。









別以為婆娑是那種徒具外殼、好睇卻未必好食的「霎眼嬌」餐廳,其實他們對食物 的質素也很有要求,像這份「吐司夫人早午餐」(toast brunch),就採用了手工香草麵包、優質磨菇、法式火腿,以及來自農場放養雞的有機雞蛋製作而成,再配以清甜爽口的有機沙律菜和車厘茄,令人吃得開懷又滿足。








吃過口感豐富的法式多士,再來一客清新輕盈的甜品,無疑是最好的平衡。

這款塗了檸檬醬的可麗餅 (crepe),可說是我的至愛。微焦的餅身勝在夠薄夠煙韌,每口都充滿檸檬芳香,最重要是甜度適中,多吃兩件也不覺膩。






我知道,Raymond 夫婦對沖泡咖啡也頗有心得,但這次我沒選擇咖啡,反而點了 Mariage Frères 這法國老字號的茶。

沒辦法,遇見喜歡的東西,自然不會再想其他。因為是我鍾愛的 Mariage Frères,所以一定會放棄咖啡。









不過,最教人無法抗拒的,還是這杯 Kia 請我喝的 limoncello (意大利檸檬酒)。此酒的酒精度很高,本來不太適合午間飲用,但面對這來自南意大利卡普里島 (Capri) 的誘惑,試問我又怎能說不?

其實,一杯過後,我本來還想 encore,但礙於要趕搭飛機再加上餘錢無多,最後也只好作罷。然而,仍想在此跟兩位店主說聲謝謝。我深信,你們的堅持,絕對不會白費。





婆娑 Canopy Cafe & Lifestyle
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 283 巷 19 弄 4 號
電話﹕(02) 2366 0381
Facebook 專頁﹕https://zh-tw.facebook.com/canopy.cafe.lifestyle
一般人均消費﹕NT$400 - NT$600

 

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

木+木﹕工廈裡的一室茶香


香港人喜歡飲茶,但真正懂茶愛茶的著實不多,要在我城找家對味的中式茶坊消磨一下時間,雖未至於踏破鐵鞋,但也真的不容易。位於太子某工業大廈內的「木+木」(店名寓意集木成林),算是一個異數。

雖說樓上鋪現已成行成市,但相信大部分人都想不到,在見貨多於見人的工廈內,竟有這樣一片瀰漫著茶香的淨土。






「木+木」的店主 Tommy 既是茶人又是設計師,難怪小小一個茶室佈置得清幽古雅卻又不失格調,從茶具到家具,件件都是精品。

這裡沒有一般傳統中式茶坊那種老舊味,感覺是東西薈萃,新舊融和,而開放式的設計更為茶室增添不少空間感。







Tommy 很用心經營這個地方,從製作茶葉、挑選茶具到構思室內擺設,都一絲不苟。

儘管茶室面積不大,但勝在環境雅致,氣氛寧靜,很適合三五知己前來品茗。









來到「木+木」,客人可點選喜愛的茶葉自行沖泡。這裡提供普洱、單欉、紅茶、白茶及岩茶等多款茶葉,喜歡哪一款,全視乎個人口味。如不懂挑選,大可請店主推介。

即使你對泡茶沒什研究,也不用擔心,Tommy 隨時樂意為你代勞。這位年輕店主對茶很有研究 (他十七歲就開始學茶,茶齡超過二十年),卻不會擺出一副專家的模樣,無論新知舊雨,總會熱情款待,樂意分享卻絕不硬銷。跟他喝茶聊天,絕對是一件賞心樂事。











店內也有售賣不同種類的盒裝茶葉和茶餅,享受完品銘之樂後,不妨買點回家慢慢享用。

Tommy 不單著重產品的品質,對包裝也很講究,像這三款茶餅,就巧妙地將傳統中國文化的精髓與新派時尚設計合而為一。








「木+木」的茶具,既有自家設計的精品,也有從內地和台灣搜羅回來的揀手貨,從茶壺、茶盅、公道壺到茶杯、茶則等色色俱備。

我自己就很喜歡這些小巧的紫砂壺,造型簡潔,充分體現「less is more」的精神。








假如你有興趣進一步了解中國茶文化,更可參加這兒定期舉辦的茶藝班及茶藝活動。詳情可參考他們的 Facebook 專頁。










木+木
九龍太子塘尾道 66-68 號福強工業大廈 A 座 306 室
(太子地鐵站 C2 出口)
電話﹕(852) 2486 2583 (品茗請先預約)
Facebook 專頁﹕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dgConcept
一般人均消費﹕HK$100 - HK$200
 

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

靜思書軒﹕鬧市中的清泉



檳城位處熱帶,四季如夏,而且雨水甚多,走在街上,要不是被火熱的艷陽弄得渾身濕透,就是遭突如其來的驟雨殺個措手不及。每次遇上這種狼狽情況,我都會找家 cafe 暫避,或泡壺茶或喝杯咖啡,讓自己稍事休息,take a good break,而坐落在喬治市金融商業區的靜思書軒,無疑是我「過冷河」的首選之地。






名為「靜思書軒」,皆因這兒不單是一處可讓人靜心品茶歎咖啡的地方,更是一家致力推廣佛教文化的書店。

這複合式 cafe 是由台灣的佛教慈善組織「慈濟基金會」營運,面積寬敞,環境清靜,而充滿時代感的室內設計更是其一大亮點,可見現今宗教界也深知與時並進的重要性,絕不墨守成規。






偌大的店分為兩個專區,左邊是書軒,右邊是 cafe。書軒採用開放式設計,格調「很台灣」,不期然令人想起金石堂和誠品。

店內主要出售佛教書刊,也有售賣佛教音樂 CD、茶葉、餐具及布袋等日常用品。我曾在這兒買過來自台灣苗栗縣的烏龍茶以及一些裝飾品,不但設計精美,品質也相當不俗。





每次來到這 cafe,都有種煩悶盡消、寫意自在的感覺。這裡勝在客人不多,可讓你悠然地靜度閒暇時光。更難得的是,喝茶之餘還可自由取閱店內的書刊雜誌,看完後只需放回原處便可。

不妨找個靠窗的位置,一邊欣賞街上風光,一邊享受午後陽光,盡情體驗鬧市中那份難得的閒情。






慵懶的下午,縈繞在空氣中的是那淡淡的茶香。坐在寬闊的皮沙發上,不自覺地把頭抬起,望著高高的天花發呆。然後,呷一口茶,呼一口氣,靜看頭頂上的吊扇徐徐轉動,在有意與無意之間,讓光陰慢慢流逝。

「Hea」的至高境界,莫過於此。







有別於一般 cafe,靜思書軒只供應飲料,並沒有簡餐和輕食﹔而所有飲品,不論是西式咖啡、中式烏龍茶或日式玄米茶,一律只賣五元馬幣 (約HK$13),真的物超所值。

我最愛他們的淨心烏龍,清香怡人,著實有淨心舒懷之效。另外靜思小葉紅茶也很好喝,而且喝完第一泡還可加水再泡,點一壺茶已足以消磨整個下午。




靜思書軒
31, Lebuh Pantai, George Town, Penang
檳城喬治市土庫街 31 號
電話﹕+604 261 6562  
Facebook 專頁﹕https://zh-cn.facebook.com/jingsibooksncafe
一般人均消費﹕RM5